项目式学习是迄今为止,解决学校教育创新的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它把思维、能力、素养、知识等,高度融合与串联起来;让教材与生活、原理概念等,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有机体。
蒲公英教育智库的课程团队,经过多年的课程研发以及在蒲公英泉源实验学校的实践,摸索出了一条以学科为支点,以学生综合素养能力提升为目的,符合中国学情的项目式学习方式,并发布了全国项目式学习(PBL)课程联盟校项目。
两年来,蒲公英智库将项目式学习列为工作重点,为全国近30所联盟学校引入专业的力量,引领教师们基于课堂,打破学科壁垒,多角度设计课程,实现学校课程的项目化转型。随着项目式学习在课堂中的有效开展,它涉及的领域会越来越大,随着校本课程的不断开发,逐渐形成每个学校的PBL课程群。
PBL+学校生态
这群孩子竟用数学知识打造了学校最美生态农场
蒲公英PBL联盟校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将PBL课程交给数学老师来开发和实施。他们认为,数学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课堂的六个基本元素:学术严谨、情景真实、应用所学、积极探索、合作交流、落实评价与PBL课程的6A元素相契合。因此该校的数学老师们便成为了PBL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引领者。
学校的项目选题结合学校文化理念,从孩子感兴趣并且在校园内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如:六年级同学提到,学校空地可以改造成农场,六年级以数学老师为首的年级课程组开设了《学校农场设计师》;五年级的同学对中万大奖感兴趣,老师就结合本学期的数学知识开设了《幸运抽奖机》这门课程。二年级同学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有困难,老师就联合美术老师一起开发了《小小衣柜设计师》。
学习也紧扣本学期数学某个单元的知识点,例如:《幸运抽奖机》就与五年级上册中《可能性》相结合;三年级的《学籍管理员》就与数学课本中《数字编码》相结合;二年级的《小小衣柜设计师》与二年级学到的长度单位相匹配;六年级《小农场设计师》与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与周长、比、位置与方向等知识有联系,在设计农场平面图时,又与六年级下册比例的知识有关系。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发现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也给他们提供了课程设计素材,推进着课程的开展。孩子们交流中的问题与冲突,能升华为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堂的反馈、相互交流都是设计教学主题和教学方案的资源。
例如在小农场启动阶段,有孩子提到“我们要去调查”,这就有了第一个板块驱动问题的产生:如何让小农场更受欢迎?目的就是引导孩子们去调查。老师们也会组织学生谈谈下节课希望研究的内容和问题,每次开展完项目老师们都带着兴奋,把学生反馈进行了整理,为下一次开课做准备,进行课程组教研,研究驱动问题的设计。
以《学校农场设计师》项目为例,看看是如何设计与实施项目式学习的吧。
项目驱动问题:如何设计你心中的牧场子问题1:农场有哪些不够美观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什么?子问题2:你心目中的农场是怎样的?(1)调查问卷的设计(1)实地勘察(农场植被和现有设备统计、测量)(2)调查问卷(2)知识储备(比的认识、测量方法)(3)调查问卷分析、整理、优化、共享(3)农场勘察报告、设计平面图阶段性成果:农场设计方案阶段性成果:画出农场平面图子问题3:如何让他人了解我们的设计?子问题4:我们为什么要拥有一片农场(1)再入农场校对信息(1)作品和竞选(2)完成农场设计图、沙盘设计、空间设计(2)项目申请书、项目申报会(3)撰写农场设计方案(3)与设计师对接、学校投资施工阶段性成果:农场设计方案阶段性成果:画出农场平面图
从学生的学习模式和老师的参与模式两个方面来说,教师以年级组为一个课程单位,以“课前教研——参与课堂——课后反思”的合作模式开展项目管理,项目中设计到相应学科知识,相应的教师就负责那次项目推进,其他教师辅助完成。有必要时请进专家、社会人士辅助教学。学生在项目中“发现问题——尝试解决——实际评估——优化方案——做出成果——资源共享”从而达到能力提升。
项目式学习让教学内容更加真实有趣,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课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学生是学习主体更加突显,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PBL学习模式的影响下,很多平时不太爱表现的孩子也能尽可能的参与进来,成为项目的管理者,随着项目的推进,很多孩子们能在项目学习中找到兴趣点或者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不断发现和展现不一样的自己。
长按